查看原文
其他

刘巨德:“能回到艺术源头的从来是少数人”

刘巨德 020艺术观察 2021-06-30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披哈达的玉兰

水墨纸本设色

145cm×365cm

2016年



“庞薰琹先生给我上研究生第一堂课的第一句话,他说艺术是长的,生命是短的,我们用无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艺术,永远是难以到达彼岸的。


这是艺术家刘巨德在艺术中永远铭记的老师的教导。每每提及自己的恩师,刘巨德总是几度哽咽。关于老庄哲学以及东西方绘画比较研究,是刘巨德数十年来的研究课题,刘巨德说他的一生都在做庞先生为他留下的作业。


笔者认为,庞先生给他留下的作业研究,带给刘巨德的是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格局。



远去的琴声

水墨纸本设色

145cm×365cm

2016年



这让刘巨德的视野并没有拘于某一局限,他认为中国人“用看不见的画看得见的”,西方人“用看得见的画看不见的”。东西方艺术在表达上无论是多么不一样,东西方艺术关于生命的思考在最高处汇合。关于艺术,刘巨德说他想回去,会到童年的故乡,会到文化的故乡,甚至想回到宇宙的故乡,那都是生命里能量的最原点。


艺术的最终根本是对生命的慈祥仁爱,所谓“艺道归人”,用慈祥的目光面对所有的生命,这是刘巨德多年在艺术中的感悟。而这正是山东孔孟故乡孔子的仁爱。


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认为,刘巨德的作品都是"画道不画形",形千变万化,无定相,而隐含其背后的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体验到了道,则抓住了艺术的核心。刘巨德先生提出的"常"与"变","回到源头"对美术界颇具启迪意义。



大漠胡杨

水墨纸本设色

145cm×365cm

2017年



从艺术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逼真的形体,只有或多或少可信的虚构的形体,万物都是各种抽象关系相互聚合的的结果。主导因素是虚存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一切处在混茫中,没有实体,美始终处在抽象的关系中。


但是,欣赏者一般只去审视那是什么物,而不知道艺术家真正关心的是形成物象的关系和关系本身的美学意义及精神境界。



野草地

纸本设色

69cm×139cm

2016年



美是有生命的,生命永远处于运动的状态中。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看,时空的实在,本质上是动态的实在。一切物象为空间的质点,时间的刹那,即使看上去静止的物体,其内在也是动态的。呈静者静动之象,并非不动。


其动态的平衡,结构的秩序,空间的转换,阴阳的化生,总是无比丰富,永远新鲜,永远变化莫测。艺术家只有从虚的没有分别的抽象的角度,认识捕捉物象内在气的运行的力的关系,才能抓住生命的活力和动象。



后草地

纸本设色

69cm×139cm

2016年



在艺术的世界,动象、势象有阴有阳,有气有韵,常常是阴阳气韵生万物。艺术家作画的过程,就是阴阳气韵化生万物巧夺天工的过程。期间主观、客观、画面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平等,相互演进,万物的界限和差异在相互交融、相互贯通中消失,一切呈现出抽象的相似性。


抽象的相似性,实际是诸物象彼此的共性和总象。艺术的创造,就是面对共性创造个性。个性生于共性中,别象生于总象里。



生命之光



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万物之间多么遥远,多么不同,总能由相似的联象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这种能力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创造才能,它打通了事物之间的界限,视万物齐同。


看塞尚,把树木、山峦、苹果、人体都视为相同意义曲线的构成,他找到了万物之间抽象的相似性,即彼此的共性和总象,结果树木、山峦、苹果、人体,在他眼里没有大小、主次之别,一切成为抽象运动关系的虚存在,致使他的艺术进入永恒,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新航道。



出生地

纸本设色

145cm×365cm

2017年



观郭熙《早春图》,树木,山峦,瀑布……均是一团蒸气,升腾着、翻滚着,自身永恒的运动着,从中生化出树木、山峦、瀑布之景象。树木、山峦、瀑布,高低、上下、前后,相互转化,相互渗透而幻化为一。


故中国画讲“画贵思其一”。“一”就是万物千变万化的共性和总象,它消除了万物表象的差异性,而直达万物内部抽象关系之本质,此绘画变通之大法。



追日草

纸本设色

141cm×362cm

2011年



从中我们就会明白,石涛“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的论述,重在澄怀观道、味道。在中国传统古典哲学中,“一”与“道”、“无”、“母”、“本”、“蒙”“混沌”等概念,其意义上相同,都是表述世界万物统一性原理的代名词。“一画”之道贵在思其万物混沌的共性和总象。


当然,艺术并非哲学。但从古画论中可以看到艺术联通哲学,隐含哲学,平行于哲学,又深受哲学之影响。读石涛画语录,就会明白古人如何领会绘画艺术之真意,重在寂寞的坐忘境界中,领悟“一画”之道。



骆驼草

纸本设色

69cm×139cm

2015年



“一画”之道即画理。亿万万笔墨,收尽鸿蒙,无不始于此,又终于此。以一治万,以万治一,已成为中国画千百年来守一、归一的变通古今之大法。为此,石涛在他画语录中特别提出“蒙养”。“蒙”混沌的状态,万物无分别。“蒙”者,物之稚也。“蒙”境,坐忘也。石涛呼唤艺术家们以“养”表现“蒙”;以“养”回归“蒙”。回归“蒙”,即回归童心,返朴归真。回归童蒙人生的初始,去掉分别心,忘却荣辱与得失,超越功利,超越理性,超越社会,超越自我,这才是真正艺术家的心境。


故中国画落笔之前,需精思其“蒙”,精思其“一”,走入物我两忘的抽象境地,领悟万物混沌中的共性和总象。方能下笔有神,笔墨技法自成天蒙,让艺术走向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地。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精神永恒。



红荷塘

纸本设色

141cm×362cm

2012年



刘巨德,1946年出生,蒙古族。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3年任云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庞薰琹教授研究生,研学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之比较,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学位委员会主席。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协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专著《图形想象》、《面对形象》,出版画册《刘巨德素描集》、《刘巨德中国画作品集》、《刘巨德油画作品集》、《刘巨德写生作品集》。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

常年征稿、征订,索样报后台留言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黄胄关良赖少其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宋雨桂吴大羽姜今卢沉崔子范王学仲李叔同陈卓坤陈望邱思泽高永坚董克俊李宝峰苏天赐林丰俗潘喜良刘斯奋杨福音苏百钧黎明莫肇生陈炳佳林墉陈新华董希源陈金章袁武马顺先蒋兆和张蓉叶其嘉陈大羽林散之徐章曹宝麟孙晓云陈永正许鸿基于右任麦华三林蓝戴士和俞晓夫周刚贾科梅蒂袁炽彬张志祥刘三齐范迪安郑鹤芝邹传安张铁威李苦禅金城江汉城塞尚任伯年萧朗吴长江潘天寿潘行健李家馨史国良杨晓阳白羽平方向王镛曾宪锦曾振伟刘勃舒孔维克苏华陈子毅方土梁江苏小华孙其峰叶献民胡一川丰子恺梁善刘昌潮王孟奇潘梦露陈丹青于小冬何婉薇杨峻尉晓榕王西京梁如洁罗寒蕾方楚雄杨尧刘绍荟张闯吴正斌刘济荣吴山明詹鸿昌陈衍宁梁世雄涂国喜郭振山潘建民马波生杨佩璇杨长槐

重磅!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年21项大展征稿通知

广东万众拍卖公开征集藏品,家有宝贝的速来!

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4月12日14:30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刘济荣:生在牛村认牛命,只识画牛不吹牛

全国美展金奖得主詹鸿昌:美美的100幅人体速写,美感十足!

陈衍宁笔下100幅绝美油画里的中国女性,一饱眼福

吴山明:画画要有一点“狂”气、“狠”劲

涂国喜:用自己的热忱、思绪和对自然的关注而创作

杨长槐:画出水的生命力

杨佩璇:我画画只是一种爱好,仅此而已

马波生:都市水墨的开拓者

吴正斌:不装、不争和不跟

潘建民:我画游鱼

这样的色彩静物才叫经典——郭振山水粉静物

020艺术观察2018年200篇精华推送汇总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